寒冬里溫暖的黨建書屋
孩子們利用空閑時間學習非遺傳統文化
黨群服務中心成了老百姓冬日里常去的地方
打好“服務牌”,共譜“連心曲”。自“五星”支部創建工作開展以來,宜陽縣不斷探索,以村級(社區)黨群服務中心提質改造為抓手,創新開展去行政化、去辦公化和提升服務功能、提高服務水平的“兩去雙提”行動,讓黨群服務中心更接地氣、聚人氣,全力開創“五星”支部創建宜陽模式。
定制“套餐” 分類改造
窗外,寒風呼嘯,屋內,氣氛熱烈。走進宜陽縣樊村鎮沙坡村黨群服務中心老年活動室,桌案前,老人們筆走游龍,室內墨香四溢,笑聲陣陣。今年以來,該村將黨群服務中心各個功能室“打包”改造,將黨群服務中心一樓改造成日間照料中心,二樓建設成文明實踐站;緊鄰的原小學一樓改造為鄉村振興館和農產品旗艦店,二樓為技能培訓中心和托幼中心;對面的門面房重新利用,建成便民服務中心和群眾閱覽室……黨群服務中心成了全村最熱鬧的地方。
全縣353個村(社區),地方有大有小,“家底”有厚有薄,在改造過程中,有的“跑得快”,有的“步子慢”,怎樣讓提檔升級“一個都不掉隊”?
該縣結合各村(社區)實際,分類制定專屬改造“套餐”,全面鋪開“7+N”型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工作。
“家底”好的做試點。每個鄉鎮選擇1至3個基礎設施較好、7項功能基本完善的村(社區)作為試點,廣泛征求黨員群眾意見建議,缺啥補啥,杜絕“貪大求洋”,打造符合基層實際、滿足群眾需求的綜合性服務平臺。目前,28個試點村(社區)黨群服務中心全面建成投用,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。
“中間檔”的逐步推。150個硬件相對較好的村(社區)黨群服務中心納入第二批改造提升工程,計劃明年6月底前完成功能提升任務。
“先天不足”的大改造。從人力、物力、財力等方面,加大對剩余175個村(社區)的支持力度,提升硬件,拓展場所,再對照“七個有”標準完善服務功能,按照規劃明年12月底前全部提升到位。
目前,該縣轄353個村(社區)全部建有便民服務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標準化衛生室,273個村(社區)建有技能培訓中心,133個村(社區)建有日間照料中心,98個村(社區)建有托幼服務中心,189個村(社區)建有便民超市和電商物流站點。28個村(社區)達到“七個有”全面建成投用,150個村(社區)第二批逐步改造提升,175個村(社區)加大支持力度,擴大場所面積,對照“七個有”標準完善服務,硬件軟件同步發力,2023年12月底前全部提升到位。
千村千面 靈活提質
“圍墻一拆,想來就來,看看書,理理發,量個血壓,誰不說個好!”上觀鄉梨樹溝村村民感慨,以前的“大隊部”“村委院兒”大不一樣了。該鄉嚴格貫徹“兩去雙提”行動要求,所有村拆除黨群服務中心圍墻,讓便民設施真正用之于民。
除了上觀鄉,南面的董王莊鄉喬莊村、北面的柳泉鎮沙漠村、西面的高村鎮王莽村、東面的錦屏鎮杏花村……一大批典型“示范村”也成為創建“排頭兵”。他們亮做法、展成績,交出可復制推廣的“范本”作業。
不搞千村一面、大拆大建,該縣突出靈活改造,依據各村(社區)黨群服務中心場所大小、設施新舊等,改出特色,改出實用性,換來群眾紛紛點贊。
針對黨群服務中心空間較大、服務場所集中的村(社區),采取“集聚式”建設方式,整合改造現有場所,增加相應服務設施,合理擴充服務項目和內容,多點合一,多項功能有機集中、融合,建設“一站式”服務場所,實現群眾“跑一趟腿,辦多件事”。
各個功能室分散布局、無法集中利用的,怎么辦?該縣采取“分布式”建設方式,增設“義診堂”等相應功能室,增加服務功能,打造“10分鐘服務圈”。
有的村莊地處偏遠,黨群服務中心面積小、房間少,“跟不上”大部隊,怎么辦?一室多用,合而兩利,小面積有新“改”法。該縣采取“嵌入式”設計方式,按照工作相連、內容相近的原則,騰退房間轉化為服務場所,原則上不再單獨設立村“兩委”辦公室,村干部集中到便民服務中心辦公,為村民提供最“接地氣”的暖心、貼心好服務,切實打通為民服務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貼心暖心 服務升級
城關鎮成立“星采服務隊”,常態化開展市場秩序維護、小區衛生環境監督,汛期開展防溺水宣傳巡邏等,“志愿紅”守護一方平安;錦屏鎮推出“錦屏紅”服務項目,定期到各村義務開展理發、照相、家電維修等活動;香鹿山鎮甘棠村建設“甘小棠”志愿服務站,開展日常志愿服務……
硬件設施足夠“硬核”,“軟件”也要給力升級。宜陽探索有償服務市場化運營新模式,把更多服務項目引進鄉村,方便群眾。目前,沙漠村成功與云濛數字鄉村(河南)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協議,由村集體出資,公司負責設備供應、人員培訓及后期維護,在村黨群服務中心廣場安裝充電樁、直飲水機、洗衣液銷售機、自助售賣機、自動洗車機等自助服務設施,村集體和公司按照9:1的比例收益分成,在方便群眾的同時增加村集體收入,實現群眾、村集體、企業三方共贏。
同時,該縣建立支部領辦、協會操辦、群眾合辦、機制常辦及創新服務品牌“四辦一新”機制,保障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,暖到百姓心窩窩。村(社區)黨支部組織開展各種積極向上的活動,把關內容、形式;村(社區)各協會等自治組織及團委、婦聯群團組織,領辦相應服務項目;動員群眾參與,享受服務、融入活動;探索建立獎勵機制和考核機制,對參與志愿服務、無償捐獻的群眾和優秀鄉賢、愛心企業等,村(社區)自治組織、群團組織考核評價,給予獎勵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服務活動,形成一批符合實際、群眾歡迎的服務項目,打造一批內容豐富、特色鮮明的服務品牌。
“村(社區)黨群服務中心是聯系服務群眾的‘最后一米’,建好是基礎,用好是關鍵,群眾滿意是目的。下一步,持續推動‘兩去雙提’行動落實落細,圍繞群眾所需所盼,不斷更新完善工作機制,搭好黨群‘連心橋’,做好‘貼心人’,辦好‘暖心事’?!痹摽h縣委組織部負責人說。
麥怡琳 張珂 宋濤陽/文 宜宣/圖